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出版社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出版社新闻

[媒体报道]新华社专题报道:如东何以如愿?——丁捷纪实文学《望洋惊叹》于洋口港首发

发布日期:2023-11-20 10:15:59 作者:河海大学出版社 浏览次数:

 中国长江口北侧的南黄海,深藏着一个由众多沙脊和潮汐通道组成的世界最大的辐射沙洲,背依着苏北海岸,其右翼如手指状直伸太平洋。

为揭开南黄海的千古奥秘,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一批又一批中国科学家来到海上,一丝不苟地进行海上调查勘测……成为此后江苏如东人“大港梦”的探视与问究的开始。

几千年的抗争,四十年的梦想,二十年的拼搏,把一个四面不靠、风急浪险的“黄沙洋——烂沙洋”水道,自主建设成拥有两条深水出海航道的典型的离岸型深水港,被公认为突破了多种“不可能”的奇迹。

11月18日,著名作家丁捷推出的长篇纪实文学新作《望洋惊叹》首发于第十五届中国·如东沿海经济合作洽谈会暨洋口港建设20年高质量发展大会,作品以事为据、以人入手,追踪惊鸿,触摸“扶海洲”世代子民的精神脉络,捕捉建设发展时空里的无数生动细节,感受几代人血肉激情里的灼灼其华。

未标题-1.png

丁捷长篇纪实文学新作《望洋惊叹》

茫茫潮汐中 矶矶沙堤起

“一网打上10吨、20吨鱼是常见的事,但是一网打上六七十吨黄鱼,实为罕见,祖辈里几乎都没听说过。”中国科学院院士王颖在20世纪80年代考察黄海村时,祖祖辈辈出海打渔为生的渔民李仁浦,和她讲述其10年前的一次打鱼伟绩,王颖敏锐地捕捉到其中信息。

浪潮迭涌,水韵澎湃。而今,LNG储罐群昂然挺立;码头栈桥向大海延伸,码头上正停靠着一艘远洋轮船在卸载液化天然气;临港工业区内一栋栋厂房在大海与陆地连接的地平线上若隐若现。

南黄海洋口港的前世今生在《望洋惊叹》中徐徐展开……

“众多人物有众多的相同和不同时间线段和事件参与,人物之间有复杂的交接,事件之间又有复杂的勾连。”从几十年的洋口港开发建设历史,包括所有的事件、人物以及细节,再找到切入点、架构作品,丁捷说他从未体会过“呕心沥血”的滋味,这次算是体会到了。

“我一开始没考虑自己来写这部作品,我觉得可以组织一群作家,大家从不同的侧面、用不同的视角和手法来写出一部文集。”谈起《望洋惊叹》的创作缘由,丁捷说,但如东强烈希望由他独立创作一部“有个性”的作品,并诚恳邀请他走进大港,说也许走访后他就会改变主意。

究竟是怎样的一片土地,王颖踏上后便有“洋口地处辐射沙洲中最大的深水通道,是江苏省最大的深水大港港址”的新发现;时任交通部天津第一航务设计院总工程师顾民权初次勘察,当场提出港口建设系统性的大胆构想;丁捷走访后即改变主意,下决心深入洋口港建设这一现象级实践的发展史,创作这部属于“奇迹”和“精神”的作品?

发布仪式.jpg

《望洋惊叹》发布仪式

江海万古 文脉流长

江海相接,大滩洪荒,如东地理特殊。几千年来,人们被逼迫与任性的大自然抵足而眠、并肩而行。海洋性格狂野,有奉献的大度,也有吞噬的冲动;滩涂气质蛮荒,有馈赠的慷慨,也有掠杀的凶悍。

如东人在与大海的磨合中,形成了海的性格,并喜欢自喻为“挽沉载而甘负重,经风浪而勤奋争,长跋涉而善开拓”的海子牛。

严长俊先生曾任如东县委书记,他有一句当地人津津乐道的话——如东建港,是在做一件“小狗耕田”的事儿。丁捷特别喜欢这句话,昨天我们看到的是一群小狗在耕田,形同“闹剧”,可一转身,的确看到了万顷稻浪、硕果累累。惊奇不惊奇,震撼不震撼?这就是如东人与洋口港的奇迹几十年。“让人不得不蹲下身子认真探究,这些‘小狗’身上到底隐藏了什么神奇的力量?”

丁捷.jpg

著名作家丁捷

《望洋惊叹》以传说起、以文化终,洋口港的奇迹,是改革开放时代,一个地区人几千年精神力量的爆发,是厚积薄发的一次创造。

“写洋口港的报告文学,写的不仅是洋口港,而是要用过洋口港这一个凝聚的点,向历史、当下和未来渗透。”丁捷在详细研究材料和大量采访后,认为洋口港的建成除了了不起的建设者们,还有一股内在的超力量,他认为这是如东人自古传承下来的、由恶劣的自然环境磨练出的意志品质和精神,在不同的时代缔造了不同的奇迹。

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审计署原审计长李金华先生说,洋口港建设发展,跟古代如东人的奋斗史、近现代如东人的斗争史、新中国如东人的创业和改革开放史,是没法割裂开来的。他归纳道:“吾乡吾民,韧于性,明于心,敏于行。”丁捷将这句话作为《望洋惊叹》的题记,他认为这是目前他所见的对如东人最好的描写。

与洋结盟 问海图新

“这是一本传奇中的传奇,是精彩中国故事中的典型叙事。”中国报告文学会副会长丁晓原向如东致敬,《望洋惊叹》既真实地再现了洋口港建设中“山穷水复疑无路”的艰难曲折,又生动地展示出其“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引人入胜的风景,峰回路转,极具故事性和传奇性。

江苏省政协原副主席、时任南通市委书记罗一民曾担任南通洋口港开发建设领导小组组长,认为洋口港开发建设之所以后来被定义为“现象级”的成功,原因在于它有四大“突破”——决策、工程技术、投资和招商。四大突破,今天看起来雄赳赳气昂昂的,很来劲儿,其实实现的过程非常艰巨,就像海上的风云变幻、惊涛骇浪,其中的故事细节,不忍卒看。

“港口开发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其中可值得书写的人成千上万。”从科学家到决策者,从管理者到普通建设者,从核心成员到外围义务人员,无数人物与洋结盟、为大港梦而努力……在丁捷笔下,一个又一个生动的细节,描摹出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人物。

采访.jpg

丁捷采访杨燕

在《望洋惊叹》的群像中,丁捷说他最喜欢杨燕这个人物。二十年前,杨燕代表的香港保华投资了洋口港,使得如东人的大港梦,真正从纸上启航,进入洪荒大海。“杨燕有着女性企业家的泼辣、果敢和睿智,也有着天下女人共有的特点甚至弱点。如果你不跟她谈事业,你绝对不会觉得眼前是一个成功的执掌千百亿资产企业的大人物,就是邻家小姐姐一枚。”丁捷坦言,作家需要带着热情和真诚走进自己采写的人物。写大工程不能停留在大事件,题材越大,越不能忽略人,不能没有丰富的关于人的细节,这是文学的生命。就像一棵大树不能光有树干树枝,要有丰茂的叶子、靓丽的花朵。

“遇人、识人、知人,这是纪实文学采访创作的基本功。创作绝不能是坐在象牙塔里苦思冥想,一定要走到火热的生活里去,才能捕捉到更多。”(杜晓晗)

新华社客户端江苏频道编辑:刘棋尹 展望

新闻链接:h.xinhuaxmt.com/vh512/share/11772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