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航运建设的实践与认识
三峡工程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和综合效益最广泛的水电工程。三峡工程建设历经数十年,无数水利工作者为三峡工程兴建倾注了大量心血,付出了辛勤劳动,贡献出自己的智慧。而航运工程建设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自三峡工程通航以来,长江航运得到快速发展。
今天我们向您推荐《三峡工程航运建设的实践与认识》这本书,让我们跟随一线水利工作者共同感受三峡的风貌变化。本书由刘书伦、曹民雄著。
本书为三峡工程航运在论证、决策、建设等主要过程中形成的实践认识,以及运行后的航道演变和航运发展的成果分析,收集并分析了三峡工程运行后上下游的水沙变化、河道冲淤变化和通航建筑物的运行情况等,简要介绍了有关航运工程评估与竣工验收的主要结论,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和专业性。
截至2021年,三峡工程已运行18年,经历了不同运行水位和优化调度,经历了不同的来水来沙条件,经历了10多年的航道整治与维护,经历了三峡后续规划项目实施和船闸扩能完善。一系列观测数据表明:长江航运不论库区还是坝下游,航道、港口、船闸建设均好于预期。由于三峡工程的运行,长江干线航运情况得到根本改善。我们应继续深入进行三峡工程对长江航运影响的研究,不断提高认识,进一步发展长江航运。
以往的众多著作,对三峡工程航运方面的问题阐述不够全面,或因认识的角度不同(如河道演变与航道演变)而得出的认识不同,没有介绍施工通航中的关键技术及工程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技术难题是如何解决的。
本书结合第一作者刘书伦的亲身经历,介绍三峡工程航运问题的论证过程、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技术难题;同时在综合现有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三峡工程运行后的航运效果,并对一些重点问题进行分析讨论。
本书分析了三峡工程运行中的水沙条件、河道条件的变化以及船闸运行成果,反映了不同蓄水位条件下、不同来水来沙条件下,水库和河道的演变,以及不同时期航道条件变化、船型变化、船闸通过能力变化。这些条件下产生的变化情况,具有一定因果关系,值得认真研究。作者认为三峡工程产生的影响和变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不断观测分析,逐步深化认识。
作者简介
刘书伦,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原交通部内河局副总工程师,曾就职于国务院三峡建设委员会办公室技术司,是原交通部派驻国务院三建委的联系人,亲历了三峡工程中航运工作的前期论证评审、决策、建设管理和后期运行效果评审的全过程。从事长江上游川江、嘉陵江航道整治工作20年;负责葛洲坝库区和长江上游一批著名滩险航道整治设计和施工,担任长江三峡工程论证航运专家组专家、三峡工程关键技术攻关组专家、原国家科委长江链子崖和黄蜡石地质灾害防治专家组专家等,从事与三峡工程相关技术工作30余年。
曹民雄,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河流海岸研究所副所长,正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原长江南京以下深水航道建设工程指挥部科研处处长。主要从事航道、港口及工程泥沙的研究,成果获省部级科技一等及以上奖项17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
图书信息
书 名:三峡工程航运建设的实践与认识
书 号:ISBN 978-7-5630-7916-2
作 者:刘书伦,曹民雄
责任编辑:彭志诚
出版单位:河海大学出版社
定 价:9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