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出版社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出版社新闻

[好书推荐]长江河道、航道、水沙专业研究书单推荐

发布日期:2023-03-01 19:52:29 作者:河海大学出版社 浏览次数: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2021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以下简称《长江保护法》)正式实施,长江生态得到显著改善,相关学术研究成果不断涌现。

在《长江保护法》实施两周年之际,向您推荐这份书单,从河道、航道、水沙等方面介绍有关长江的专业研究成果。(以下图书按出版时间排序)

pic.gif

1.长江上游大中型水利工程河道测绘实践

pic.gif

作者张世明,马耀昌,孙振勇,樊小涛,冯国正          责任编辑:章玉霞

本书全面系统阐述长江上游大中型水利工程河道测绘实践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工程组织方法。在简述河道测绘的基本理论和相关知识,长江上游河道的地形地貌、水文水情和大中型水利工程相关情况的基础上,结合长江水文上游局承担的长江上游大中型水利工程河道测绘项目,叙述了该项技术工作的基本内容与特点、项目组织实施过程与安全风险防控、技术创新与进展,提供了较完整的大中型水利工程河道测绘知识体系,促进我国大中型水利工程河道测绘技术的发展。

2.长江径潮流河段深水航道协调治理和清淤技术研究与应用

pic.gif

作者:曹民雄,闻云呈,李寿千,顾峰峰,江帅       责任编辑:彭志诚

本书为径潮流河段深水航道协调治理与清淤技术成果,全面系统介绍了潮汐河段边滩的演变机理、影响因素定量分析和协同治理技术,径潮流河段深水抛石成堤技术及浅堤的稳定性监测与评价,径潮流河段的航道减淤技术和耙吸挖泥船高效节能技术等内容。

本书可供从事航道整治工程前期研究、设计、施工的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3.水沙变化对长江中下游河道演变及岸坡稳定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pic.gif

作者:许慧,闻云呈,尚倩倩,肖庆华        责任编辑:杨曦,沈倩

冲刷是枢纽下游河道出现的最为明显现象之一。河床及河岸受到的冲刷影响河势稳定,同时河势调整也会引起主流摆动、顶冲点变化,出现险工易位,导致原有的护岸等工程失效。本书以长江中下游河道为研究对象,总结了三峡水库运用以来中下游河道的主要演变特征,分析了三峡水库蓄水前后水沙条件变化对中下游分汊段及弯道段的河床演变的影响,研究了下荆江弯道段水流动力特性、弯道冲淤与水沙和河道边界的关系,揭示了水沙变化对弯道冲淤作用机制,探究了水沙条件对河道冲淤、河势调整及岸坡稳定的作用机理。

4.流域水沙变化条件下长江口水沙输移及地貌系统响应

pic.gif

作者:杨云平,李义天,张明进,张蔚,黄李冰 ,樊咏阳         责任编辑:杜文渊

本书以长江口(徐六径~口外)为研究对象,以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973)课题为基础,研究了流域重大水利工程作用下长江口水沙和地貌系统的响应。(1)水动力方面:深度解析了入海径流变化过程,明确了长江口滞流点、优势流等水动力界面的变化及对流域水库调节及河口工程的互馈关系,探讨了长江口分流比变化特征。(2)泥沙方面:明确了入海泥沙的输移量,揭示了长江口最大浑浊带及汊道间泥沙输移趋势,分析了大陆架区域砂-泥分界线变化,基于钻孔数据,分析了长江口大陆架冲刷时间;(3)地貌变化方面:分析了近50年来长江口地貌变化过程,分析了汊道间冲淤差异,明确了地貌变化与流域人类活动及河口工程的关系。

5.长江上游山区河流水沙监测技术与实践

pic.gif

作者:曹磊,赵东,李俊         责任编辑:章玉霞

本书从测验、方案制定、质量管控、资料审查等各个技术环节全面介绍了长江上游山区河流现有水沙监测技术和应用实践。对于监测原理、传统的技术手段仅做简单介绍,重点介绍近年应用的监测技术、管理理念和手段。对于水沙监测中测验方案精简、流速系数分析与采用、水位流量关系单值化处理、巡测方案的编制、成果质量控制等关键技术进行了专门阐述。对于具有长江上游山区河流水沙监测特色的边沙测验、临底悬沙测验、特殊工况水文监测等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本书对于各种情景下的水沙监测技术均列举了典型实践案例,重点突出长江上游山区河流水沙监测技术的实践。

6.长江中游航道冲淤及滩槽变化研究

pic.gif

作者:刘万利,刘晓菲,张明进,李华国        责任编辑:杜文渊

本书以长江中游宜昌至武汉河段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测资料分析和数值模拟计算等方法,分析了长江中游宜昌至武汉河段河道基本特征,明晰了三峡蓄水后长江中游宜昌至武汉河段的水沙变化特征,分河段总结了宜枝河段、上荆江河段、下荆江河段和城汉河段的航道冲淤及滩槽变化情况,阐明了长江中游宜昌至武汉河段河床冲淤和滩槽变化的基本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