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出版社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出版社新闻

[好书推荐]城市低收入群体的扶贫之路

发布日期:2018-09-07 16:52:24 作者:河海大学出版社 浏览次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有了巨大发展,为人们实现自己的中国梦创造了巨大的空间。很多人依靠个人努力改变了自身的命运。可以说,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正是我国社会流动性最强的时期。不管是富人的孩子还是穷人的孩子,每个努力奋斗的人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但是,在经历了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后,社会发展也逐步进入新常态。近期的一些研究已经注意到,随着我国社会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拉大以及阶层固化趋势的日益明显,实现阶层地位的流动,尤其是跨阶层地位的流动越来越困难。也就是说,对处于社会分层结构下层地位的社会成员来说,要实现向上流动愈加困难。

通过个人努力改变自身命运的可能性变小,是否意味着个人的出身决定命运的可能性变大?确实有这样一些现象。读书是个人向上流动的重要途径,读大学尤其是读名校,可改变命运的机会就大。不过大量的现象表明:父母的阶层地位越高,子女上名校的机会就越大。比如,有人对北京大学的调查显示,20世纪90年代以后,北京大学的学生中,干部子女所占比例呈现上升趋势,到1997年,该比例达39.76%。正如学者李春玲的一项研究所指出的那样,中国的精英高等教育并没有改变社会结构,只是延续和强化了既有的社会分层。而经商虽然也是一个向上流动的途径,但是经商不仅需要原始积累,更需要人脉,这些条件也不是轻易能够满足的。个人出身起决定作用的结果只能是,富人的孩子还是富人,而穷人的孩子仍然是穷人。

国外的研究也证实,社会流动性有减弱的趋势。美国虽然号称最具流动性的国家,但是一项研究表明,那些出生在收入分配底部1/5家庭的美国人,70%都永远不可能进入中产阶级的行列。只有不足10%的人能够进入收入排行榜的前1/5。40%的穷人的孩子成年以后依然非常贫穷。中产阶级的流动性也不高,只有20%的出生在中产阶级家庭的人能够成为社会顶尖的1%。这表明,绝大多数的穷人之所以是贫穷的,是因为他们出生在贫困家庭。

现实情况是,跨越阶层的社会流动越来越难,大多数的社会流动也都是短距离的阶层内流动。那么,在目前的社会背景下,作为穷人的城市低收入群体,他们的孩子还会是穷人吗?他们致富的可能性有多大?哪些因素导致城市低收入群体二代可能像其一代一样贫困?

《城市低收入群体贫困与扶贫对策研究》以上海、郑州、东莞等城市的低收入群体为调查样本,基于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的视角通过建立城市低收入群体阶层地位代际传承的模型,分析城市低收入群体二代阶层地位获得的影响因素,进而解释城市低收入群体二代贫困以及贫困代际传递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城市低收入群体贫困问题的对策建议。

图书信息

书     名:城市低收入群体贫困与扶贫对策研究

作   者:何汇江

出 版 社:河海大学出版社 

定     价:  5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