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一个地方的宝贵资源,也是一个地方的风貌特征与文化记忆。从文化的角度看,它从产生到获得社会公众的广泛认知,从名闻遐迩、载入史册到几经演变,或渐趋消亡,或发扬光大,往往贯穿着许多值得追寻和记忆的人文故事与历史底蕴,文化价值珍贵,需要保护、传承、弘扬。
洪泽湖文化是江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洪泽湖既是千里淮河入江归海的中转站,又是大运河的枢纽,湖因运河生,运河因湖畅。洪泽湖大堤,史称捍淮堰、高家堰,兴修于东汉,延长于隋唐,完成于明清,加固于当今。是淮安清口水利枢纽最核心构建。洪泽湖大堤作为中国运河的重要节点已纳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洪泽湖文化已攀上世界文化的高峰,作为洪泽湖文化不可或缺的洪泽湖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价值不言而喻。2011年6月,江苏第一个文化生态保护区——洪泽湖渔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在洪泽命名挂牌,揭开洪泽湖区非遗保护、传承和规划利用工作的新篇章。洪泽的老子山被誉为道家文化名山,龟山被史学界赞之为淮河访古圣地。《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古典名著都与洪泽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保护、传承和规划利用好洪泽的非遗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洪泽区委宣传部、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和洪泽湖历史文化研究会集聚、依靠一批深谙洪泽湖非遗文化并且乐意为此奉献智慧汗水的有识之士,历经多年的积累,共同编撰出版了这部约75万字的《运河记忆洪泽非遗文化丛书》(《非遗集锦》《食话洪泽》《剪纸水乡》)。
没有文化的繁荣就没有民族的伟大复兴。保护、传承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高质量建设和繁荣文化的重要任务。中央更是提出了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战略部署。在此形势下,编撰出版《运河记忆——洪泽非遗文化丛书》,不仅是积极投身江苏文化强省建设,努力加快发展繁荣地方文化事业,推动文化产业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尊重、传承洪泽湖历史文化,启发、引导洪泽广大干部群众和青少年了解、铭记家乡文化、历史,倍加热爱家乡的一项建设性工作,更是落实中央部署,参与全省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